α-L-巖藻糖苷酶(AFU)測定試劑盒(CNPF底物法)的檢測原理與臨床意義
α-L-巖藻糖苷酶(AFU)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中的溶酶體酸性水解酶,主要參與含巖藻糖基的糖蛋白和糖脂的代謝。其在肝細胞癌、肝硬化等疾病中的活性異常升高,尤其在肝癌的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的輔助價值。CNPF(對硝基苯酚-α-L-巖藻糖苷)底物法是檢測AFU活性的常用方法,通過酶促反應釋放顯色物質,實現AFU活性的定量分析。
檢測項目的核心步驟
1. 樣本處理:通常采用血清或血漿樣本,需避免溶血及反復凍融,采集后需及時分離血清以減少細胞成分干擾。
2. 試劑組成:試劑盒包含CNPF底物、緩沖液、終止液及標準品。底物在AFU作用下水解生成對硝基苯酚(PNP),其濃度與酶活性成正比。
3. 反應流程:將樣本與底物混合,在37℃下孵育特定時間后加入終止液,終止反應并通過分光光度法(405nm波長)測定吸光度值。
4. 結果計算:根據標準曲線或公式換算AFU活性單位(U/L),正常參考范圍通常為20-40 U/L(不同試劑盒可能略有差異)。
臨床應用與注意事項
臨床意義:
? 肝癌篩查:AFU對肝細胞癌的診斷靈敏度約為70%-80%,尤其對甲胎蛋白(AFP)陰性肝癌具有補充價值。
? 肝病監測:肝硬化、慢性肝炎患者AFU可輕度升高,需結合影像學及其他指標綜合判斷。
? 其他疾病:部分卵巢癌、糖尿病及妊娠期也可能出現AFU水平波動。
注意事項:
? 避免黃疸或脂血樣本,高膽紅素可能干擾吸光度測定。
? 試劑需嚴格按說明書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導致底物降解。
? 建議與AFP、PIVKA-II等肝癌標志物聯合檢測以提高診斷準確性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