坍落度測試
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,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,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,以客戶為中心,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,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。
立即咨詢坍落度測試:評估混凝土工作性的基礎方法
概述:
坍落度測試是混凝土施工中應用最廣泛、操作最簡便的現場試驗方法之一。其主要目的是快速評估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——即混凝土在特定條件下易于運輸、澆筑、搗實且不發生離析的性能。工作性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泵送性能、密實效果和最終結構質量。
一、 測試目的與意義
工作性是混凝土滿足施工工藝要求的關鍵性能指標。坍落度測試通過測量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的變形程度,間接反映其:
- 流動性: 混凝土流動填充模板和鋼筋間隙的能力。
- 可塑性: 混凝土保持形狀、抵抗離析的能力。
- 易密實性: 在搗實作用下排出氣泡并達到密實的難易程度。
- 穩定性: 抵抗組分分離(如骨料下沉、漿體上浮)的能力。
該測試對控制混凝土配合比、保證現場施工順暢、確保構件均勻密實至關重要。過高或過低的坍落度都可能帶來施工困難或質量缺陷。
二、 測試設備與要求
進行標準坍落度測試需準備以下基本設備:
-
坍落度筒: 由光滑、不吸水金屬制成的截頭圓錐體。標準尺寸為:
- 頂部內徑:100 ± 1 mm
- 底部內徑:200 ± 2 mm
- 高度:300 ± 2 mm
- 筒壁厚度:≥ 1.5 mm
- 底部和頂部需有開口,筒體兩側裝有便于提拉的踏腳板或手柄。
-
搗棒: 直徑16mm、長度約600mm、端部呈半球形的金屬棒。
-
測量標尺: 刻度精確至1mm的直尺或專用坍落度測量尺。
-
底板: 平整、堅硬、不吸水且大于坍落度筒底面的剛性底板(如鋼板或厚膠合板)。
-
小鏟、抹刀: 用于裝料和抹平。
-
盛料容器: 用于盛放待測混凝土試樣。
測試環境應避免強風、陽光直射和雨淋。混凝土試樣應具有代表性,從攪拌機出料或運輸車卸料過程中快速取得,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試(通常為15分鐘內)。
三、 測試步驟詳解
-
準備階段:
- 將坍落度筒和底板清理干凈、潤濕(但底板表面不能有明水)。
- 將坍落度筒放置在底板中央,用腳踩住或固定踏腳板,確保筒體在測試過程中保持垂直、固定且不移動。
-
裝料階段:
- 用小鏟分三層裝入筒內混凝土試樣。每層體積大致相等(約為筒高的1/3)。
- 搗實操作: 每裝完一層,用搗棒在截面上均勻插搗 25次。插搗應垂直進行,貫穿整個深度。搗棒應穿透本層,插入下一層表面約20-30mm。最上層插搗時,應保證搗棒穿透該層并接觸到筒底。搗實過程中,如混凝土沉落低于筒口,需及時補充混凝土至規定高度。
- 刮平: 三層裝料、插搗完畢后,用抹刀刮去筒口多余的混凝土,使混凝土表面與筒口齊平。清理筒邊底板上的散落混凝土。
-
提起坍落度筒:
- 在裝料完成后 5-10秒內,平穩、垂直地向上提起坍落度筒。提起過程應持續 3-7秒,避免產生抖動或扭轉。整個操作應在 150秒內 完成(從開始裝料到提起筒)。
-
測量坍落度值:
- 提起坍落筒后,混凝土試件會因自重產生坍落變形。
- 將坍落度筒輕放在試件旁,將測量標尺垂直立于底板上。
- 測量筒頂至坍落后混凝土試件最高點的垂直距離,精確至 1mm。此距離即為該混凝土的坍落度值(單位:mm)。
四、 結果觀測與解讀
- 坍落度值: 直接讀數(以mm計)是最基本的報告值。
- 坍落形態: 觀察坍落后的混凝土形狀對于判斷工作性同樣重要:
- 理想狀態 (True Slump): 混凝土整體均勻下沉,保持大致對稱的圓錐臺形狀。表明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。
- 剪切坍落 (Shear Slump): 試體一側發生明顯剪切滑落,呈不對稱形態。通常表明混凝土粘聚性不足,存在離析傾向。
- 崩塌 (Collapse): 混凝土迅速坍塌、攤平。表明工作性極高(可能過高),或嚴重離析、泌水。
- 零坍落 (Zero Slump): 混凝土基本無變形。表明混凝土非常干硬,工作性極差。
測試報告中應同時記錄坍落度值和坍落形態的描述。
典型坍落度范圍與應用參考 (需結合具體工程要求):
坍落度范圍 (mm) | 工作性描述 | 典型應用場景舉例 |
---|---|---|
0 - 25 | 非常低 (干硬性) | 碾壓混凝土、預制構件(特定工藝) |
25 - 50 | 低 | 基礎、路面、大型塊體 |
50 - 100 | 中等 | 一般梁、板、柱、墻體 |
100 - 150 | 高 | 泵送混凝土、鋼筋密集結構、薄壁構件 |
> 150 | 非常高 (流態) | 自密實混凝土 (SCC)、特殊灌注要求 |
五、 應用場景與局限性
主要應用場景:
- 現場質量控制: 快速監控運抵現場的混凝土工作性是否符合設計要求。
- 配合比調整: 依據測試結果,在允許范圍內微調用水量或外加劑摻量。
- 驗收依據: 作為混凝土工作性是否滿足合同或規范要求的判定標準之一。
- 過程監控: 在長距離運輸或泵送過程中,監控混凝土工作性的變化。
重要局限性:
- 間接評估: 坍落度測試僅提供工作性的一個相對指標,不能全面反映混凝土的泵送性、可抹面性等所有方面。
- 對低工作性混凝土不敏感: 當坍落度小于25mm時,測試結果區分度差,可靠性降低。
- 對高工作性/流態混凝土區分度有限: 對于坍落度大于180mm的流態混凝土或自密實混凝土,坍落度值差異可能不大,需結合其他測試方法(如坍落擴展度試驗、J環試驗等)。
- 依賴操作水平: 測試結果受裝料方式、插搗力度、提筒速度等操作細節影響較大,需要訓練有素的操作人員。
- 不反映離析敏感性: 僅靠坍落度值無法充分判斷混凝土抵抗離析的能力(需結合觀察坍落形態)。
六、 安全注意事項
- 操作人員應佩戴防護手套,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水泥等材料。
- 搬運坍落度筒、搗棒等金屬設備時注意防滑、防砸傷。
- 在攪拌車或攪拌機附近取樣時,注意車輛移動和機械傷害。
- 清理設備時,避免揚塵,必要時佩戴防塵口罩。
- 廢棄混凝土應按相關規定處理,避免環境污染。
:
坍落度測試作為一項經典、實用的現場試驗方法,在混凝土質量控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。它為評估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提供了快速、經濟的途徑。然而,使用者必須深刻理解其原理、嚴格按照標準步驟操作、準確記錄結果(包括坍落形態),并充分認識到該方法的局限性。對于工作性要求極高或極低的混凝土,以及需要評估更復雜流變性能的情況,應結合其他更精確或更全面的測試方法進行綜合評價,確保混凝土施工的順利進行和最終結構的質量可靠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