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電痕化指數測試
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,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,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,以客戶為中心,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,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。
立即咨詢耐電痕化指數測試:材料電氣安全的關鍵防線
—— 評估絕緣材料耐漏電起痕能力的核心方法
在電力設備、電子電器產品的安全運行中,絕緣材料的性能至關重要。其中,抵抗在電場和電解液共同作用下表面形成導電通路的能力,稱為耐電痕化性能(或耐漏電起痕性能)。而耐電痕化指數(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, )測試,正是國際公認的、用于量化評估絕緣材料此項關鍵性能的核心標準化方法。
一、 測試目的與核心意義
耐電痕化指數()測試的核心目標是:在可控的、模擬嚴酷環境條件的實驗室環境下,測定絕緣材料表面在電場和電解液污染共同作用下,抵抗形成持續導電通道(即“電痕化”或“漏電起痕”)的能力。這種能力直接關系到:
- 電氣安全: 材料表面一旦形成導電通道,可能導致局部短路、異常發熱、甚至引發火災或電擊事故。高值是電氣安全的重要保障。
- 設備可靠性: 在潮濕、污穢環境(如戶外設備、工業現場、廚房電器附近)中,絕緣材料需要長期抵抗電痕化侵蝕,避免絕緣失效導致設備故障。
- 材料選型依據: 值是工程師在設計電氣產品、選擇絕緣部件(如線路板基材、連接器、開關、絕緣子、電機槽楔等)時不可或缺的關鍵參數。
- 標準化比較: 提供統一的測試條件和評價標準,使不同材料、不同廠商的耐電痕化性能具有可比性。
二、 測試原理與關鍵要素
測試基于標準(如IEC 60112)規定的嚴格方法進行,其核心原理如下:
- 模擬污染環境: 在材料平整的試樣表面,滴加特定濃度的電解液(通常為氯化銨溶液)。
- 施加電壓梯度: 在滴液點上方相距4mm的兩個鉑金電極之間,施加頻率為50Hz或60Hz的交流正弦波電壓(測試電壓范圍通常為100V至600V)。
- 引發電痕化過程: 電解液在電場作用下形成液橋。電流流經液橋導致電解液發熱、蒸發濃縮,在材料表面形成局部干區。干區電阻增大導致放電,放電產生的熱量和化學作用逐漸腐蝕、碳化材料表面。
- 判定失效: 如果流過試樣的電流達到或超過規定值(通常為0.5A)并持續超過2秒,或者材料表面因電蝕損而形成明顯的、連接兩電極的導電碳化通道,則判定試樣發生失效(即發生電痕化)。
三、 測試流程簡述
- 試樣制備: 按標準要求裁切、清潔、干燥材料試樣。
- 電極安裝: 將兩個鉑金電極以規定角度(如45度)和恒定壓力(如1.0N ± 0.05N)垂直壓在試樣表面,電極尖端間距為4.0mm ± 0.1mm。
- 滴液設置: 在電極中間正上方,設定滴液裝置以固定的時間間隔(如30±5秒)向試樣表面滴加規定濃度的電解液(如0.1%重量濃度的NH?Cl溶液),每滴體積約20mm³。
- 施加電壓: 從較低的起始電壓開始(或根據預估選擇),對電極施加交流電壓。
- 觀察與記錄: 持續滴液并觀察試樣。記錄發生失效時的電壓值以及滴液總滴數(或失效時間)。若在某個電壓下50滴液(或規定時間,如約25分鐘)內未失效,則升高電壓(如25V一檔)重復測試。
- 確定值: 值定義為: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,材料經受住50滴電解液而未發生失效的最高電壓值(單位為伏特V)。例如,某材料在225V下通過50滴測試,在250V下少于50滴失效,則其值被認定為225。
四、 結果解讀與應用
- 值高低: 值越高,表明材料抵抗電痕化破壞的能力越強,在潮濕污染環境下長期使用的電氣安全性越好。
- 材料分級: 基于值,IEC標準(如IEC 60664-1)將絕緣材料劃分為不同的耐電痕化等級(如 ≥ 600 為最高級0級,600 > ≥ 400為1級,400 > ≥ 175為2級,175 > ≥ 100為3級, < 100為4級)。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設計需求。
- 關鍵應用領域:
- 高壓/低壓開關設備、配電柜、母線系統。
- 電機、發電機、變壓器的絕緣部件。
- 印刷電路板(PCB)基材。
- 家用及商用電器(尤其帶電機或發熱元件的)。
- 連接器、接線端子、插座等電氣接插件。
- 軌道交通車輛電氣設備。
- 戶外絕緣子、燈具等。
五、 影響測試結果的關鍵因素
- 材料成分與結構: 樹脂基體、填料類型及含量、添加劑(如阻燃劑)、分子結構、結晶度等內在因素起決定性作用。
- 表面狀態: 表面光潔度、清潔度、是否有劃痕或缺陷會影響電解液鋪展和電痕起始。
- 環境溫濕度: 實驗室環境溫濕度需嚴格控制,否則影響電解液蒸發速率和測試結果重復性。
- 測試參數: 滴液間隔、滴液體積、電極壓力、電壓波形、失效判據等必須嚴格符合標準規定。
- 試樣處理: 預處理(如退火)可能影響材料表面性能。
結語
耐電痕化指數()測試是保障電氣產品長期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質量把控環節。它通過模擬嚴酷的污穢潮濕環境,科學量化絕緣材料抵抗表面導電通道形成的能力。理解測試的原理、流程及其結果含義,對于電氣工程師進行絕緣材料選型、產品安全設計、風險評估以及符合國際國內安全標準(如IEC, UL, GB)至關重要。持續關注材料性能的提升,是構筑電氣安全防線的堅實基礎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