劈裂強度測試
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,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,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,以客戶為中心,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,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。
立即咨詢劈裂強度測試:原理、方法與工程應用
一、引言
在材料力學性能評估中,劈裂強度(Splitting Strength)是衡量材料抵抗垂直于加載方向拉伸破壞能力的關鍵指標,尤其適用于難以直接進行拉伸試驗的脆性材料(如混凝土、巖石、瀝青混合料等)。與直接拉伸試驗相比,劈裂試驗通過“壓縮轉化為拉伸”的間接方式,有效避免了試樣夾持困難、偏心加載等問題,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建筑、交通、地質等工程領域的質量控制與設計分析。
二、劈裂強度的測試原理
劈裂強度測試的核心原理是巴西劈裂法(Brazilian Test),由巴西工程師A. Carneiro于1943年提出。其理論基礎源于彈性力學中的圓盤受徑向壓縮模型:
當一個直徑為、厚度為的圓柱形(或圓盤形)試樣,在直徑方向受到一對對稱的線荷載作用時,試樣內部會產生徑向拉應力和環向壓應力。根據彈性力學解,試樣中心處的徑向拉應力最大(公式1),且均勻分布于直徑平面內。當拉應力達到材料的抗拉強度時,試樣會沿加載直徑方向劈裂破壞(圖1),此時的最大荷載可用于計算劈裂強度。
劈裂強度計算公式:
式中:
- ——劈裂強度(MPa);
- ——試驗過程中的最大荷載(N);
- ——試樣直徑(mm);
- ——試樣厚度(mm)。
該公式假設試樣為均勻、各向同性的彈性材料,且加載過程中無偏心或局部應力集中。
三、測試設備與試樣制備
1. 主要設備
劈裂強度測試的核心設備包括:
- 壓力試驗機:需滿足試樣破壞荷載的要求(通常為1000~3000kN),且具有恒定加載速度控制功能(如0.05~0.1mm/min);
- 劈裂夾具:由上下兩塊弧形壓板(半徑與試樣直徑匹配)和墊層(如橡膠條、纖維板)組成,用于均勻傳遞荷載,避免試樣局部受壓;
- 位移傳感器(可選):用于測量試樣在加載過程中的變形,分析應力-應變關系;
- 測量工具:游標卡尺、鋼直尺等,用于試樣尺寸的精準測量(誤差≤0.1mm)。
2. 試樣制備
試樣的尺寸、形狀及狀態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,需根據材料類型遵循相關標準(如混凝土、巖石、瀝青混合料的試樣要求略有差異):
- 混凝土:常用圓柱體試樣(直徑150mm×高度150mm或直徑100mm×高度100mm),需標準養護28天,表面平整(端面不平整度≤0.05mm);
- 巖石:圓盤試樣(直徑50~100mm×厚度25~50mm),需通過切割、打磨保證端面平行,無明顯裂隙;
- 瀝青混合料:圓柱體試樣(直徑100mm×高度63.5mm),需在標準溫度(如25℃)下恒溫4小時以上,確保材料狀態穩定。
注:試樣表面若有缺陷(如裂縫、氣孔),應剔除或標記,避免影響結果代表性。
四、測試步驟
1. 試樣預處理
- 測量試樣的直徑(取圓周上均勻分布的3個點的平均值)和厚度(取兩端面中心及邊緣的3個點的平均值);
- 對于吸水材料(如混凝土),需在試驗前進行飽和處理(如浸泡24小時)或干燥處理(如105℃烘干至恒重),具體取決于測試目的(如干態或飽水態強度);
- 安裝墊層:在劈裂夾具的弧形壓板上粘貼橡膠條(厚度2~3mm,寬度20~30mm),確保荷載均勻傳遞。
2. 試樣安裝
- 將試樣放置在壓力試驗機的下壓板中心,確保試樣直徑與加載方向垂直;
- 調整上壓板位置,使弧形壓板與試樣表面緊密接觸,且加載線與試樣直徑重合(避免偏心加載);
- 若使用位移傳感器,需將其固定在試樣兩側,測量直徑方向的變形。
3. 加載與數據記錄
- 啟動壓力試驗機,以恒定速度(如混凝土采用0.05mm/min,巖石采用0.1mm/min)加載;
- 實時記錄荷載與位移的關系,直至試樣破壞(表現為沿加載直徑方向的明顯劈裂);
- 停止加載,記錄最大荷載及破壞形態(如劈裂面是否貫穿、是否有 secondary 裂縫)。
4. 結果計算與分析
- 根據公式(1)計算劈裂強度,保留2位有效數字;
- 若同一組試樣(通常為3~5個)的試驗結果離散性較大(變異系數>15%),需重新測試;
- 分析破壞形態:若劈裂面偏離加載直徑或有多個裂縫,說明試樣存在缺陷或加載偏心,結果無效。
五、影響測試結果的關鍵因素
1. 試樣尺寸
- 尺寸效應: larger 試樣(如直徑150mm vs 100mm)的劈裂強度通常更低,因內部缺陷概率更高;
- 高徑比():當<0.5時,試樣易發生剪切破壞而非拉伸破壞,因此需控制在0.5~1.0之間。
2. 加載速度
- 加載速度越快,材料的“應變速率強化”效應越明顯,測得的劈裂強度越高;
- 需嚴格遵循標準加載速度(如GB/T 50081-2019規定混凝土劈裂試驗加載速度為0.05~0.1mm/min)。
3. 試樣狀態
- 濕度:混凝土、巖石等吸水材料的飽水態劈裂強度比干態低10%~30%(因水的軟化作用);
- 溫度:瀝青混合料的劈裂強度隨溫度升高而顯著降低(如25℃時強度約為0℃時的1/3)。
4. 加載偏心
- 若試樣安裝時加載線與直徑不重合,會導致局部壓應力過大,使劈裂強度測試值偏高或偏低;
- 解決方法:使用帶定位裝置的劈裂夾具,或在試樣表面標記直徑線。
六、工程應用場景
劈裂強度測試在工程中的應用極為廣泛,主要包括:
1. 混凝土結構質量控制
- 評估混凝土預制構件(如梁、柱、管片)的抗裂性能,確保其滿足設計要求(如地鐵盾構管片的劈裂強度需≥2.5MPa);
- 檢測現場澆筑混凝土的強度,替代部分抗壓強度試驗(因劈裂強度與抗壓強度相關性較好,且試樣制備更簡便)。
2. 巖石工程穩定性分析
- 用于隧道、邊坡、基坑等工程的巖石力學參數測試,評估巖石的抗拉強度(如花崗巖的劈裂強度約為5~15MPa);
- 預測巖石邊坡的破壞模式(如拉裂破壞),為支護設計提供依據。
3. 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
- 測量瀝青混合料的劈裂強度(如AC-13型瀝青混合料的25℃劈裂強度需≥1.0MPa),評估其低溫抗裂性能;
- 控制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,避免因混合料強度不足導致的早期開裂(如反射裂縫、溫度裂縫)。
七、注意事項
- 試驗前需校準壓力試驗機的荷載傳感器(誤差≤1%),確保數據準確;
- 試樣表面需平整、無缺陷,否則應進行打磨或剔除;
- 加載過程中需保持勻速,避免突然加載導致的試樣破壞;
- 試驗后需記錄試樣的破壞形態,以便分析結果的有效性。
八、
劈裂強度測試作為一種間接拉伸試驗方法,具有操作簡便、結果穩定、適用性廣等優點,是工程中評估脆性材料抗裂性能的重要手段。通過掌握其原理、規范試驗步驟、控制影響因素,可準確獲取材料的劈裂強度,為結構設計、質量控制及事故分析提供可靠依據。隨著測試技術的發展(如數字圖像相關法DIC用于變形監測),劈裂強度測試的精度和效率將進一步提高,為工程實踐提供更有力的支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