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入度試驗
發布時間:2025-07-24 13:42:31- 點擊數: - 關鍵詞:針入度試驗
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,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,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,以客戶為中心,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,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。
立即咨詢材料關鍵指標測定:針入度試驗詳解
引言:理解瀝青的軟硬特性
瀝青作為道路建設、防水工程等領域不可或缺的粘結材料,其性能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與壽命。在眾多評價瀝青性能的指標中,針入度是衡量其稠度或軟硬程度的最經典、最廣泛應用的方法之一。針入度試驗通過量化特定條件下標準針垂直貫入瀝青試樣的深度,為瀝青材料的分類、質量控制及工程應用提供了關鍵依據。
一、試驗原理與目的
- 基本原理: 針入度試驗基于粘彈性材料的貫入阻力原理。在規定的溫度、時間和荷載條件下,將一根特定尺寸的標準針垂直貫入瀝青試樣中。針入的深度(以0.1mm為單位)即定義為該瀝青的針入度值。針入度值越大,表明瀝青在試驗條件下越軟、稠度越低;反之,則表明瀝青越硬、稠度越高。
- 核心目的:
- 瀝青標號劃分: 針入度是劃分道路石油瀝青標號(如30號、50號、70號、90號、110號等)的主要依據,不同標號瀝青適用于不同氣候條件和工程要求。
- 質量控制: 用于生產過程中和進場原材料的質量控制,確保瀝青產品符合規定的技術標準。
- 性能評估: 結合其他試驗(如軟化點、延度),綜合評估瀝青的高溫穩定性、低溫抗裂性等路用性能。
- 老化研究: 通過測定瀝青老化前后的針入度變化(針入度比),評價其抗老化性能。
二、試驗設備與材料要求
- 核心設備:
- 針入度儀: 必須保證針桿在無明顯摩擦下垂直運動,并能精確指示貫入深度(精度0.1mm)。儀器應配備釋放機構,使針桿能自由下落。
- 標準針: 由硬化回火的不銹鋼制成,尺寸嚴格符合標準(通常總質量約2.5g,針長約50mm,針桿直徑約1.00-1.02mm,針尖為截錐體形)。
- 盛樣皿: 金屬或玻璃制平底圓柱形容器,尺寸滿足試樣深度要求(如直徑不小于55mm,深度不小于35mm)。
- 恒溫水浴: 容量足夠大,能容納盛樣皿架,控溫精度高(通常為25±0.1℃),水深能完全浸沒試樣(通常要求≥60mm)。
- 平底玻璃皿: 用于盛放水或恒溫液體,放置于水浴中承載盛樣皿。
- 計時器: * 計時器: 精度0.1秒。
- 溫度計: 量程0-50℃,分度值0.1℃。
- **0.1℃。
- 試樣制備:
- 將加熱至流動狀態的瀝青試樣小心注入盛樣皿中,避免產生氣泡。
- 試樣高度應超過預期針入深度至少10mm。
- 在室溫下冷卻一段時間(通常1-1.5小時)后,移入規定試驗溫度(通常為25℃)的水浴中,恒溫時間需足夠長(通常1-1.5小時),確保試樣內部溫度均勻達到試驗溫度。
三、標準試驗步驟詳解
- 準備工作: 將恒溫水浴精確調節并穩定在標準試驗溫度(通常為25℃)。將制備好的試樣連同盛樣皿、平底玻璃皿一起置于水浴中,水面應高出試樣表面至少10mm。
- 儀器調零: 將針入度儀水平放置。取出達到儀水平放置。取出達到恒溫的試樣,置于平底玻璃皿中,玻璃皿中注入相同溫度的水(或甘油),液面高度應能使試樣露出水面(僅浸沒部分針桿時)或剛好覆蓋試樣(全浸沒式)。調整儀器,使標準針針尖剛好與試樣表面接觸(通常借助反光鏡觀察)。將位移指示器(刻度盤或數顯)調至零位或記錄初始讀數。
3零位或記錄初始讀數。 - 釋放貫入: 啟動釋放裝置,使標準針連同活動部分(總質量為100±0.05g)在無任何附加荷載下自由垂直貫入試樣中,同時啟動計時器。
- 計時與讀數: 標準貫入時間為5.0±0.1秒。到達規定時間時,立即停止針的下落。通過位移傳感器或刻度盤讀取針的貫入深度,精確至0.1mm。此讀數即為該點的針入度值。
- 多點測定: 同一試樣至少進行三次平行測定。每次測定點應距離盛樣皿邊緣或之前測點至少10mm。每次測定前,需將針取下,用蘸有溶劑的棉花或布仔細擦凈針尖及針桿附著物,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。每次測定后,應將盛有試樣的平底玻璃皿放回恒溫水浴中。
- 溫度控制: 整個試驗過程中,平底玻璃皿中的水溫應始終保持在試驗溫度±0.1℃范圍內。
四、試驗結果處理與報告
- 數據有效性: 三次平行測定結果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(極差)需滿足標準規定的要求(例如,針入度0-49時,極差≤2;50-149時,極差≤4;150-249時,極差≤6;250-500時,極差≤8)。若極差超出允許范圍,則試驗需重做。
- 結果計算: 取三次有效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試樣的針入度值,結果精確至整數(0.1mm)。
- 試驗報告: 報告應清晰包含以下信息:
- 試驗溫度(如25℃)
- 標準針總質量(如100g)
- 貫入時間(如5s)
- 三次平行測定值
- 最終針入度結果(平均值)
- 試驗依據的標準(如GB/T 4509, ASTM D5, EN 1426等)
- 任何偏離標準步驟的情況說明
五、工程應用與意義
- 瀝青選擇依據: 針入度是選擇適宜瀝青標號的核心參數。在高溫地區或重載交通路段,需選用針入度較小(較硬)的瀝青,以提高抗車轍能力;在寒冷地區,則需選用針入度較大(較軟)的瀝青,以增強低溫抗裂性。
- 配合比設計基礎: 在瀝青混合料設計中,瀝青的針入度是確定最佳瀝青用量、預估混合料性能的重要輸入參數。
- 老化狀態評估: 通過比較瀝青原樣與經過短期老化(如RTFOT)或長期老化(如PAV)后的針入度值,計算針入度比(老化后針入度/原樣針入度 * 100%),可入度 * 100%),可有效評價瀝青的抗老化性能,針入度比越大,抗老化性能越好。
- 改性瀝青評價: 對于聚合物改性瀝青,針入度同樣是評價其基本稠度特性的重要指標,常結合彈性恢復、軟化點等試驗綜合評價改性效果。
結語:標準化操作保障數據可靠性
針入度試驗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經典試驗,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高度依賴于對試驗條件的嚴格控制(尤其是溫度和時間)以及操作的規范性。嚴格遵守標準試驗方法,確保儀器校準、試樣制備、恒溫控制、操作步驟等各個環節的精準無誤,步驟等各個環節的精準無誤,是獲得可靠針入度數據、進而對瀝青材料性能做出準確評價的根本保障。這一看似簡單的貫入深度測量,實則是連接瀝青材料特性與工程應用效果的關鍵橋梁。


材料實驗室
熱門檢測
推薦檢測
聯系電話
400-635-0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