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結構測試
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,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、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,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,以客戶為中心,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,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。
立即咨詢原子結構知識綜合測評
一、 原子組成與基本粒子
-
填空題:
-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______和圍繞其運動的______構成。
- 原子核由帶正電的______和不帶電的______組成。
- 原子序數等于原子核內的______數,也等于核外______數。
- 質量數(A)= ______數 + ______數。
- 某元素原子核內有12個質子和13個中子,其質量數是______,原子序數是______。
-
選擇題:
-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主要粒子是:
(A) 質子 (B) 中子 (C) 電子 (D) 原子核 - 下列關于同位素的描述正確的是:
(A) 質子數相同,中子數不同 (B) 中子數相同,質子數不同 (C) 質量數相同,質子數不同 (D) 電子數相同,質子數不同 - 發現原子中存在原子核的科學家及其實驗是:
(A) 道爾頓,原子論 (B) 湯姆孫,陰極射線管實驗 (C) 盧瑟福,α粒子散射實驗 (D) 波爾,氫原子光譜研究 - 一個離子含有10個電子、11個質子和12個中子,其電荷數是:
(A) -1 (B) +1 (C) 0 (D) +2
-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主要粒子是:
二、 核外電子排布與量子力學模型
-
判斷題:(正確的畫√,錯誤的畫×)
- ( ) 波爾模型完美解釋了所有原子的光譜現象。
- ( ) 在同一原子中,不可能有運動狀態完全相同的兩個電子(泡利不相容原理)。
- ( ) s軌道呈球形,p軌道呈啞鈴形。
- ( ) 電子總是優先占據能量最低的軌道(能量最低原理)。
- ( ) 洪特規則指出:在等價軌道(如3個p軌道)上排布的電子將盡可能分占不同軌道,且自旋方向相同。
-
電子排布式與軌道表示式:
- 寫出下列原子的電子排布式(標出價電子):
- 氮(N,原子序數7):
- 鈉(Na,原子序數11):
- 氯(Cl,原子序數17):
- 鈣(Ca,原子序數20):
- 鐵(Fe,原子序數26):
- 畫出氧原子(O,原子序數8)的軌道表示式(電子排布圖)。
- 寫出下列原子的電子排布式(標出價電子):
-
選擇題:
- 主量子數n=3的電子層包含的亞層類型是:
(A) s (B) s, p (C) s, p, d (D) s, p, d, f - 下列哪個亞層的軌道數是3?
(A) 2s (B) 3p (C) 4d (D) 5f - 基態鉻原子(Cr,原子序數24)的價電子排布是:
(A) 3d?4s² (B) 3d?4s¹ (C) 3d? (D) 4s¹ - 下列基態原子或離子中,未成對電子數最多的是:
(A) Na (B) Al (C) S (D) Fe³?
- 主量子數n=3的電子層包含的亞層類型是:
三、 能級躍遷與原子光譜
-
簡答題:
- 簡述波爾模型如何解釋氫原子的線狀光譜。
- 什么是激發態?原子如何從基態變為激發態?
- 原子發射光譜和吸收光譜是如何產生的?二者有何聯系?
-
計算題:
- 氫原子光譜中,巴爾末系的一條譜線對應電子從n=3能級躍遷到n=2能級。計算該躍遷釋放的光子能量(eV)和波長(nm)。已知里德堡常量R_H ≈ 1.097 × 10? m?¹, h = 4.136 × 10?¹? eV·s, c = 3.00 × 10? m/s。
- 提示:利用公式 ΔE = E_i - E_f = hc/λ 或 1/λ = R_H (1/n_f² - 1/n_i²)
四、 同位素及其應用
-
填空題:
- ¹²C和¹?C互為______,¹?C常用于______測定。
- 氫的三種同位素分別是______(氕)、(氘)、(氚)。
- 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時會釋放出______、______或______射線。
-
選擇題:
- 碳-12原子的原子核內含有:
(A) 6個質子,6個中子 (B) 6個質子,12個中子 (C) 12個質子,6個中子 (D) 12個質子,12個中子 - 下列關于同位素的說法錯誤的是:
(A) 同位素的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(B)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 (C) 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據同一位置 (D) 同位素的質量數相同
- 碳-12原子的原子核內含有:
-
簡答題:
- 簡述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科學研究或醫學診斷中的一個應用實例。
- 解釋為什么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譜?
五、 綜合應用題
-
推斷題:
- 某元素X的陽離子X??的核外電子排布與氬原子(Ar)相同。已知X的質量數為40,其中子數比質子數多2個。
(1) 寫出X的原子序數、質子數、中子數。
(2) 寫出X??的電荷數n。
(3) 寫出元素X的名稱及其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式。
(4) 寫出X常見離子的符號。
- 某元素X的陽離子X??的核外電子排布與氬原子(Ar)相同。已知X的質量數為40,其中子數比質子數多2個。
-
解釋題:
- 為什么說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(尤其是價電子排布)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?請結合具體元素(如鈉、氯)說明。
- 簡述現代量子力學模型(電子云模型)相較于波爾模型的進步之處。
參考答案
一、 原子組成與基本粒子
- 原子核,電子;質子,中子;質子,電子;質子,中子;25, 12
- C, A, C, B
二、 核外電子排布與量子力學模型
3. ×, √, √, √, √
4. * N: 1s²2s²2p³ (價電子: 2s²2p³)
* Na: 1s²2s²2p?3s¹ (價電子: 3s¹)
* Cl: 1s²2s²2p?3s²3p? (價電子: 3s²3p?)
* Ca: 1s²2s²2p?3s²3p?4s² (價電子: 4s²)
* Fe: 1s²2s²2p?3s²3p?4s²3d? 或 [Ar]4s²3d? (價電子: 4s²3d?)
* O軌道表示式:
- C, B, B, D
三、 能級躍遷與原子光譜
6. * 波爾模型認為電子在特定軌道(能級)上運動,能量量子化。電子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時,以光子形式釋放能量差ΔE=hν,不同躍遷對應不同頻率(波長)的光,形成線狀光譜。
* 激發態:電子能量高于基態的狀態。原子吸收能量(如光子、熱能)可使電子躍遷到更高能級,原子處于激發態。
* 發射光譜:激發態原子中的電子躍遷回較低能級時發射光子形成。吸收光譜:基態原子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躍遷到激發態形成。二者譜線位置(波長)一一對應。
7. * 方法1(里德堡公式):
四、 同位素及其應用
8. 同位素,年代(或考古);氕(¹H),氘(²H或D),氚(³H或T);α,β,γ
9. A, D
10. * 示例:醫學上,用放射性碘-131診斷和治療甲狀腺疾病(示蹤劑可被甲狀腺吸收,通過檢測其放射線了解甲狀腺功能或利用其β射線治療)。
* 不同元素原子核電荷數(質子數)不同,核外電子數不同,電子能級結構(特別是價電子排布)不同,導致其能級差ΔE不同。發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ΔE=hν不同,對應光的頻率ν(或波長λ)不同,形成獨特的光譜線。
五、 綜合應用題
11. * (1) 原子序數 = 質子數 = Z。X??電子數 = Z - n = 18(Ar原子電子數)。質量數A = 質子數Z + 中子數N = 40。中子數N = Z + 2。
聯立方程:Z - n = 18, Z + (Z + 2) = 40 → 2Z + 2 = 40 → 2Z = 38 → Z = 19。則N = 19 + 2 = 21。質子數=19,中子數=21。
(2) n = Z - 18 = 19 - 18 = 1。電荷數n=1。
(3) 原子序數19是鉀(K)。基態電子排布式:1s²2s²2p?3s²3p?4s¹ 或 [Ar]4s¹。
(4) K?
12. * 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其最外層電子(價電子)的數目和排布,因為這決定了原子得失電子或形成共用電子對的能力(即化學鍵類型)。
* 鈉(Na):價電子1個(4s¹),易失去這個電子形成Na?(達到Ne穩定結構),表現出強還原性(金屬性)。
* 氯(Cl):價電子7個(3s²3p?),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Cl?(達到Ar穩定結構),表現出強氧化性(非金屬性)。
* 進步之處:
* 電子運動描述:波爾模型:電子在確定軌道上運動(行星模型)。量子力學模型:電子在核外空間概率分布(電子云),位置和動量不能同時精確測定(測不準原理)。
* 軌道概念:波爾模型:圓形軌道,能量僅由n決定。量子力學模型:軌道是電子出現概率大的空間區域,具有特定形狀(s,p,d,f),能量由n和l共同決定(能級分裂)。
* 適用范圍:波爾模型:僅成功解釋氫原子和類氫離子光譜。量子力學模型:能解釋所有原子結構和光譜,奠定了化學鍵理論的基礎(如價鍵、分子軌道理論)。
* 數學基礎:波爾模型:半經典理論。量子力學模型:基于薛定諤方程等嚴格的量子力學理論。
知識是探索微觀世界的鑰匙。 掌握原子結構,方能理解物質變化之本源。

